面對高壓襲來,張典齊(醫師)牧師教導正確觀念:「第一:壓力管理不等於解壓。第二:壓力無可避免,但可以被管理。」張牧師退休前在精神科看診,用多年經驗統整出以下10個有效管理壓力的方式:
Keypoint
  1. 1.
    第一:認識自己的極限,不要承擔超過極限
    詩篇131:1記載,「耶和華啊,我的心不狂傲,我的眼不高大;重大和測不透的事,我也不敢行。」若肩頭只能挑100斤,就不要讓自己挑150斤。當你發現所負荷的快要到極限的時候,試試看把生活中讓你感到壓力的幾件事情列表,依重要性與必要性排列。將最次要的、不是非你不可的事,大筆一揮把它從生活中刪去吧!
     
  2. 2.
    第二:終結壓力源
    這是多數人常做不到的一點。現仍在台大講授通識課程張典齊牧師說道:「我常遇到不想寫某門課報告的學生,因為不想寫而拖延,但越拖就越產生壓力。可事實上,終結這個壓力源的方式是什麼呢?很簡單,寫就對了嘛!」正面迎戰,往往是人們總知道該行,卻不願意行的方式。
  3. 3.
    第三:避免製造不必要的壓力
    壓力越大,越不應該找不合適的方式發洩,好比瘋狂購物、暴食,都是現代人很容易用於緩解壓力的宣洩方法。但這種方式,只會在壓力之上再製造另一個壓力,諸如負債或是體重過重等後果,難道不也是新的壓力嗎?
  4. 4.
    第四:暫時擺一邊
    馬太福音6:27 寫道:「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?」很多事情我們當下無法解決,可能是因為當下生命不夠成熟、能力不足、或時候未成熟。聖經上告訴我們,一天的憂慮一天當就好;很想解決但是眼前就是無法處理的事,學習承認自己不足,試著與它共處。若是天天掛在心頭上憂愁,只有百害而無一益。
  5. 5.
    第五:休閒
    創世紀2:2記載,「到第七日,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,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,安息了。」連上帝都看重休息,更何況是人呢?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:「安排休閒活動時,不要超過自己的能力。例如,不要借錢做需要以外的消費、不要借錢出國玩……」超過自己能負擔的消費,只會落入自產壓力的惡性循環中。
  6. 6.
    第六:培養健康的性格
    剛強的性格與抗壓性需要培養,根據研究:「人的性格形成過程,可視為一個三角形,有的是正三角,有的是等腰,也有的比較扁平……這個三角的底邊,最底下是DNA,換言之,就是與生俱來的性格,是父母給予的。另外兩邊,則分別是教育以及文化與環境。」
    所以家庭、學校、教會等場域,能給予的品格教育非常重要。因為性格形成在20歲左右就大致固定,且多數研究也指出,過了這個年紀較難再改變,當然若神超自然介入則另當別論。
  7. 7.
    第七:良好的支持系統
    加拉太書6:2教導,「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,如此,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。」張牧師在看診的經驗中,一定會問患者的問題之一是:「有沒有人知道你正在經歷的難題?」人需要支持系統,不論是情感上的慰藉或是實質上的幫助。如果沒有,那會是值得擔憂的景況;壓力過大時,落單是很危險的。
  8. 8.
    第八:信心交託
    不要忘了,這是神給祂兒子女兒的應許。馬太福音6:32寫道,「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,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,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。」另外,同卷書33節也說 :「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學習培養勝過環境的信心,會使你因著信靠神而展開一連串良性循環;你所感到難以面對的壓力源,神可能有祂超自然的方式預備為你解決。
  9. 9.
    第九:求助專業或半專業
    牧者、心理師、身心科醫師、教會所提供的內在醫治服事……都是面對壓力可以求助的資源。讓我們學習求助,因為沒有人能單靠自己,就勝過一生中無法預測的所有課題。
  10. 10.
    第十:逐件解決
    壓力源可能同時來自於多方面。試想,假設妳是一位母親,回家有小孩要照顧,上班有公事要處理,逢年過節有婆婆要侍奉,但很不碰巧,妳先生需要長時間外調,教會的服事又同時變重,這時妳該如何是好?
    「逐件解決,一件件來,不要試圖一次將所有問題處理到位。」馬太福音6:34也寫道,「所以,不要為明天憂慮,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;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。」這很值得操練,解決事情要有次序;若只注視壓力源,不免會讓人盲了心眼。
  11. 面對壓力,基督徒可以學習的是,將此視為變得更剛強的機會。有耶穌可以倚靠,我們能把憂慮卸給祂,用信心交託,去經歷神的信實、偉大、慈愛與安慰。認識耶穌,使我們在壓力中不是無助的。
    Location
    Folder name
    好文分享
    Author
    賴亮全
    Branch
    賴亮全教授
    Created
    2020-12-02 08:17:53
    Last Updated
    2020-12-02 08:17:53
    1. 1.
      畢業典禮演講
    2. 2.
      親密關係
    3. 3.
      基督信仰漫畫
    4. 4.
      基督信仰
    5. 5.
      生命故事
    6. 6.
      社會能力